肩周炎的簡介及常見成因
肩周炎,又稱「五十肩」,是一種肩膀關節周圍軟組織慢性發炎造成的症候群,典型特徵是肩部疼痛和僵硬。此症多發於中年族群,但年輕人若長期姿勢不良或肩部受傷後不活動,也可能引發肩周炎。常見成因包括肩關節受傷後固定過久、反覆過度使用肩膀導致慢性勞損,以及年齡增加引起的關節退化等。部分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、甲狀腺失調也會提高罹患風險。
五個常見症狀
肩周炎通常逐漸發展,其症狀可能持續數月甚至一年以上。以下是五個肩周炎的關鍵症狀:
- 肩膀疼痛:肩部持續隱隱作痛,夜間或天冷時疼痛加劇,舉手或轉肩時會特別痛。
- 肩關節僵硬:肩關節活動變得僵硬不靈活,長時間不動後特別明顯,肩膀彷彿「凍住」一般。
- 活動範圍受限:手臂無法像從前那樣高舉過頭,向外旋轉或往背後伸展,很多抬手動作都做不到位。
- 肌肉無力感:患側手臂感到力量變弱,提拿物品時明顯使不上力,這是因疼痛和不使用導致肌肉變得無力。
- 日常動作困難:肩周炎嚴重時,梳頭、穿衣服等需要抬手的日常動作都很困難,甚至無法側睡,因為壓到患肩會引發劇痛。
日常有效舒緩方法
以下是幾個簡單實用的日常方法,可幫助舒緩肩周炎症狀:
- 熱敷療法:使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患肩20分鐘,可促進血液循環、放鬆僵硬肌肉並減輕疼痛。如果疼痛伴隨明顯腫脹,也可在疼痛初期短暫冰敷以降低炎症,再改用熱敷。
- 伸展運動:每天進行溫和的肩部伸展運動以維持活動度,例如面對牆壁用手指慢慢「爬牆」向上伸展患臂,或身體前傾讓手臂下垂做小幅度的擺動(鐘擺運動)。這些運動有助於防止關節繼續僵硬,但注意量力而為,避免強行拉伸造成更大疼痛。
- 適度活動與休息:日常避免提重物或反覆舉手等加重肩膀負擔的動作,同時也不要完全不動肩膀。可以在肩膀痠痛時讓手臂休息一下,或利用枕頭托高手臂減壓,但平時仍應適度活動肩關節,以免關節因長期不用變得更僵硬。必要時可輕柔按摩肩胛周圍肌肉來促進放鬆。
一般脊醫的肩周炎治療方式
當肩周炎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時,尋求專業的肩周炎治療很重要。一般脊醫(脊骨神經科醫生)對肩周炎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:
- 手法調整(Adjustment):透過專業的脊醫手法調整肩關節位置,放鬆緊繃肌肉,有助改善關節活動範圍,減輕神經壓迫以緩解疼痛並改善活動度;
- 儀器治療:使用超聲波、電療或紅外線療法,有效減輕肩部疼痛並促進組織修復。
- 治療性伸展與運動指導:脊醫會根據個人狀況制定適合的伸展與運動計畫,幫助恢復肩膀功能。
- 在姿勢矯正建議: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時的姿勢建議,以預防症狀再次發作。
- 預防性建議與定期追蹤:脊醫亦會建議日常護理措施,並安排定期複診追蹤進度,確保病患肩部健康逐步回復。
肩周炎雖然令人不適,但透過日常的自我保健措施與脊醫專業治療,能有效緩解疼痛並恢復正常生活。如有症狀持續或惡化,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,以免延誤治療最佳時機,才能有效擺脫「五十肩」的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