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過不少膝痛的患者,特別在上落樓梯時,膝關節顯得無力,或膝頭位置會感到赤赤痛;或是做運動或走路時,膝蓋咯咯作響,有一種卡住的感覺,其實這些都是膝痛的先兆。以往慣有的觀念是只會在年長者的身上發生,可惜到了今天膝關節痛的成因有很多,退化絕對不是唯一解釋,很多年輕人士也被膝患問題困擾。除了退化、膝關節的位置不正確、肌腱發炎、長期勞損、站立姿勢不理想、意外創傷或經常穿高踭鞋等,都可以導致膝頭痛。
膝痛常見成因
膝關節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也是人體最大的關節。膝蓋一旦出現問題,便會行動不便,坐立不安。很多人以為膝蓋痛只是退化的問題,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想法。然而脊醫中心病人常見造成膝關節痛的病因有很多,退化絕對不是唯一解釋。除了退化,肌腱發炎、膝關節的位置不正確、長期勞損、意外創傷等都可以導致膝蓋痛。
以下是膝蓋痛的常見成因:
- 長期勞損:經常站立、行山、跳舞、跑步,膝蓋痛高危一族。
- 膝關節附近肌肉組織發炎:膝關節周邊肌肉有穩定作用,如果不當地重複使用,例如:過度行山或上落樓梯,會令肌腱受損發炎。
- 膝關節退化:50歲後關節液分泌可能會減少,加些膝關節經長年累月使用,軟骨有機會變薄。
- 膝關節位置不正確:重複不當地使用,或運動受傷而移位。一旦移位後,患者會經常感到膝蓋活動不自然、刺痛或關節發出「咯咯」聲。
- 意外創傷:運動受傷、跌倒或拉傷都可引致膝痛。如受傷後沒有適當處理,問題或會日益嚴重。
膝痛症狀
膝關節退化:隨著年紀漸大(通常50歲以上),關節液分泌減少。膝關節經長年累月的磨擦而勞損,軟骨變薄。加上保護關節的肌肉及筋腱疲弱。膝關節很可能出現痛症或無力。
- 膝關節附近肌肉組織發炎:附近肌肉對膝關節有穩定的作用,如果重複不當的使用,就有可能令肌腱受損導致發炎。
- 膝關節的位置不正確:膝關節的位置有可能因為重複不當的使用或運動受傷而移位。
- 長期勞損
- 意外創傷
膝痛治療
常見非藥物性治療膝蓋痛的方法:
- 手法治療:脊醫會用特別的儀器及手法,為輕度錯位的膝蓋關節作矯正,讓關節回復正常活動。
- 超聲波治療:利用高頻率的聲波所產生的震動,加速血液循環,改善身體發炎物質的吸收。具有消炎止痛效果,同時增加纖維組織的彈性及預防黏連產生,改善關節活動幅度。
- 衝擊波治療:同樣具有聚焦性的高能量聲波,透過破壞發炎的軟組織,加速血液循環,刺激患處血管生長,藉此喚醒細胞的修復功能。
- 運動治療:針對膝蓋周邊肌肉作強化,同時增加患處肌肉的柔軟度,減低症狀復發。
其他膝痛的原因:髂脛束症候群
髂脛束症候群(IT Band syndrome),是運動員很常見的痛症之一,特別是在長跑運動員中出現。「髂脛束」位於大腿外側,作用是幫助小腿伸直及外側旋轉的動作,是跑步必須用到的肌肉。由闊張筋膜肌與股大肌合併而成的組織,並由盆骨往下伸延,直到膝關節外側。當它過度使用或因盆骨移位而變得繃緊時,與大腿骨外側的外髁持續摩擦引致發炎,從而引起痛症,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膝痛。
而最經常出現在:剛練跑的人士、突然加長跑步距離的人士,或經常跑下坡的人士,也會出現以上情況。由於是筋腱與骨的摩擦,所以患者會跑到一定距離後才會慢慢感到痛楚,特別在着地一刻,或者下坡時更加明顯。
膝痛紓緩方法主要有兩方邊:休息或拉筋。如果兩者都不能處理問題,應考慮尋求專業人士意見,以免問題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