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脊椎痛症脊醫及物理治療中心

肩膀疼痛可能是肩周炎?教您分辨5大症狀及有效治療方法

當肩膀出現持續疼痛及活動不便時,許多人都會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肩周炎(俗稱「五十肩」)。然而肩膀疼痛未必一定是肩周炎所致,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。以下將列舉五大肩周炎的典型症狀,協助您初步分辨肩膀疼痛的原因,並介紹有效的治療方法,包括專業脊醫的介入,讓您能夠對症處理,紓緩疼痛困擾。

肩周炎的5大典型症狀:

1.肩關節活動受限

肩周炎最大的特徵便是肩膀「抬不起來」,尤其是手臂難以高舉過肩或向背後伸展(如梳頭、穿衣服時明顯受限)。一般的肩膀勞損或肌肉疼痛雖會不適,但關節活動範圍多不會明顯受限;而肩周炎患者卻會感到舉手、旋轉肩膀十分困難。

2.持續性的疼痛感

肩周炎初期患者會感到肩膀深層有持續的痛楚,特別是夜間疼痛明顯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。隨病情惡化,日間靜止時肩膀亦可能隱隱作痛,一旦稍作活動即感劇痛。一般肌肉酸痛經適當休息後會緩解,而肩周炎疼痛卻可能持續數個月甚至更長時間。

3.肩膀僵硬感(冰凍肩)

肩周炎又稱為「冰凍肩」,形容肩膀如被冰凍般僵硬難動。患者肩部會明顯感覺僵硬、緊繃,甚至缺乏潤滑的感覺。這種僵硬與疼痛形成惡性循環:疼痛引起肌肉保護性緊繃不敢活動,而不活動又加劇關節囊僵硬,導致惡化情況。

4.多見於中年且單側發病

肩周炎多見於40至60歲中年人士,女性的發病比例較男性為高。一般只會發生在單邊肩膀(右側或左側),鮮少同時影響兩邊肩膀。如果患者為年輕人或雙肩同時疼痛,則可能需要考慮其他原因,如運動受傷或姿勢不良所引起的肌肉痛症。

5.無明顯外傷史

肩周炎發病多無明顯外傷或扭傷歷史,通常是逐漸地、不知不覺中開始疼痛與僵硬。但若肩痛源自於近期明顯的跌撞、扭傷、伴隨手臂麻痺、力量喪失等情況,則可能並非單純的肩周炎,應及早就醫以排除其他問題,如神經壓迫或肌腱損傷。


如您發現自己肩膀疼痛符合以上多項特徵,例如年齡符合、無外傷卻逐步出現持續肩膀僵硬及疼痛,且活動範圍明顯受限,便應及早進一步處理與治療。

肩周炎的有效治療方法:

藥物止痛及消炎

在急性疼痛期,患者可服用消炎止痛藥(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)或肌肉鬆弛劑,以舒緩急性不適。醫師也可能考慮局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藥物,以快速降低局部炎症反應。不過,藥物治療只能暫時緩解症狀,長期仍需配合其他治療與復健運動。

儀器治療及復健運動

儀器治療是肩周炎治療的核心之一。專業治療師會使用熱療、超聲波、牽引等方法,幫助鬆解肩膀軟組織,緩解疼痛。此外,患者亦須配合治療師建議,進行肩關節活動練習,如「手指爬牆」及「鐘擺運動」,逐步恢復肩關節活動度,防止症狀惡化。

日常居家保養

患者在家亦須持續做好自我護理,例如每日以溫熱毛巾熱敷肩膀15分鐘,並進行睡前溫和伸展運動,以維持關節靈活度。此外,應避免提取過重物品或進行突發性大幅度活動,以免加重發炎狀況。同時,肩膀保暖也非常重要,寒冷環境容易使疼痛感加劇。

中醫療法

患者亦可嘗試中醫療法,如針灸、拔罐、中藥外敷等,以促進局部氣血循環,舒緩肩膀疼痛與炎症反應。然而建議選擇合資格的中醫師,並配合現代儀器治療,效果較佳。

脊醫專業治療

脊醫在肩周炎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。首先,脊醫會檢查脊椎及肩胛帶的對齊情況,透過脊骨矯正技術改善因長期姿勢不良引起的脊椎錯位及神經壓迫,從根本上改善肩膀與頸部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此外,脊醫亦可能使用肩關節鬆動術,以被動伸展方式增加肩關節活動幅度,同時運用軟組織鬆解手法,如深層肌肉按摩與觸壓放鬆技術,改善肩膀周邊肌肉僵硬情況。部分脊醫診所也提供衝擊波(Shockwave)療法,有助分解纖維化組織,促進肩膀的組織修復。


總而言之,肩膀疼痛未必一定是肩周炎,但若確診為肩周炎,也無須過分憂慮。只要及早辨識症狀,積極配合藥物治療、儀器治療,以及專業脊醫的調整與指導,絕大多數患者皆能逐步回復正常生活。持之以恆地進行伸展運動及日常保養,能更快擺脫肩周炎的困擾,回復健康的生活品質。

開始對話
立即Whatsapp預約檢查
Hello!您好!
歡迎WhatsApp向我們查詢,或;
致電2789-8622